1. <strong id="jtmfa"></strong>

    1.   4月10日,記者來到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子路鎮朱灣村,上千畝紫云英花正開放。“以前冬季都是把部分土地撂荒,每年只種一季水稻,后來在綠肥種植專家的指導下開始種紫云英等綠肥,才發現種植紫云英不僅省事,而且對接下來種的水稻能起到增產增效的效果。”看著一望無際的紫云英花,朱灣村的種糧大戶陳權貴興奮地說。 
       
        陳權貴從種植紫云英中嘗到了甜頭。他流轉種植的4600畝土地,如今每年種綠肥1800多畝,實現所有土地3年輪一遍,往復循環。“每年用紫云英、苕子等綠肥做底肥,化肥施用量少了,地也肥了,每畝還能多收100斤左右的稻米,而且米質口感更好,價錢更高。”陳權貴介紹,去年的稻谷被大米加工廠訂單收購,每斤高出市場價2毛,僅此一項他就多收入70萬元。 
       
        “紫云英具有共生固氮能力,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氮,通過根部的根瘤轉化成自身的氮營養,翻壓后可以直接供給土壤養分,供后茬作物吸收利用。”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曹衛東介紹,每畝紫云英可產鮮草2000~3000公斤,平均可為土壤提供6公斤純氮,相當于12公斤左右的尿素,種植水稻時,每畝就可以減少氮肥施用量20%~40%。 
       
        據了解,紫云英還田可持續改善土壤團聚體、容重、孔隙度、持水能力等物理特性,提高了土壤整體穩定性,增強稻田土壤可溶性和有機質穩定性,改善有機質組分和活性有機質含量,提高土壤有效養分供應能力和利用效率。“紫云英種植不需要專門整地,采用水稻秸稈滅茬播種技術,解決了水稻機收紫云英播種難的問題。”河南省農科院資環所研究員劉春增介紹,在紫云英盛花期時與水稻稻秸混合翻壓還田,可以將混合有機物料的碳氮比平衡至30~35∶1,能夠更好地協調分解速度和氮素供應,同時解決了水稻秸稈的還田難題。 
       
        2008年,為恢復和發展綠肥生產,河南省農科院和信陽市農科院承擔了“綠肥作物生產與利用技術集成研究及示范”項目,經過近10年的研究,先后選育了“信紫一號”等高產新品種,創建了適應現代農業生產的紫云英種植模式,集成了紫云英優質高產和輕簡化利用技術,2012~2014年間,財政每年支持1500萬元發展紫云英,到2017年,紫云英種植面積逐步擴大至120萬畝左右。 
       
        “信陽市綠肥生產已經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生產,這也有效解決了冬季土地撂荒的難題。”國家綠肥產業技術體系信陽綜合試驗站站長呂玉虎介紹,“信陽市利用綠肥改良土壤、培肥地力的優勢,通過大力推廣‘綠肥?水稻’一體化種植模式,發展壯大了一批綠色稻米生產基地。”
       
    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